• 注册
  • 八年级综合 八年级综合 关注:39 内容:88

    【童年文艺】第九期 拓印艺术(短期)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童年 > 八年级 > 八年级综合 > 正文
    • L63
      童年作家

      【童年文艺】第九期 拓印艺术(短期)

      童年文艺,持续更新~

      拓印是对雕刻的或石刻的表面的手工复制品,其方法是将一张纸紧紧覆盖在作品上,用黑色或彩色材料拓印。传统的拓印材料是宣纸和一种叫拓印蜡的块状黑色材料。有时,特别是在拓印细弱的线条时,更宜用另一种方法,即用一种粉状石墨加油达到一定的干硬度,再用敷墨具施于纸上。拓印被广泛用于复制各种文化时代的多种浮雕;复制石刻图案,特别是古代中国和其他亚洲文化的石刻;复制中世纪教堂里的纪念性黄铜雕刻品;复制美国建国以前的墓碑;甚至在日本被用来摹印鱼。艺术家亦将拓印技术视为创作的过程,他们为拓本上色,并添上或改动原来的线条。那么今天就让我为你详细地介绍它吧~

      一、拓印的简介

      所谓的拓印就是把一张坚韧的薄纸事先浸湿,再敷在石碑上面,用刷子轻轻敲打,使纸入字口,待纸张干燥后用刷子蘸墨,轻轻地、均匀地拍刷,使墨均匀地涂布纸上,然后把纸揭下来,一张黑底白字的拓片就复制完成了,这种复制文字的方法,称之为”拓印。它是将石刻或木刻文字,用纸、墨拍印出来,以便保存和传播的工艺方法。

      【童年文艺】第九期 拓印艺术(短期)

      【童年文艺】第九期 拓印艺术(短期)

      二、拓印的来源

      拓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公元前两千年重要大事记载便已被镌刻于骨板或青铜亦有刻于砖瓦陶瓷木料玉石以保存文字及图像者,唯用于长篇碑文最多之质材当推石料。在若干为保存权 威性著述而实行之大型计划中,以自公元605年起至1096年完成,将400余万 言佛经镌刻于7137件石牌或石碑一事最具规模。在此之前,自公元175年至 183年,儒家七经二十余万言已被刻于46面石碑之正反两面,以此为东汉学子学人和学官建立并保存了斯等著述之标准模板。嗣后六朝亦各有镌刻儒家经典之举,而以18世纪末之清朝总其大成。 殿堂庙宇所在处之峭壁岩面,亦悉被用 来镌刻巨型宗教语句。

      关于拓印术的起源,历史上没有记载,迄今为止说法不一,难以定论。大多数人认为,拓印术始于东汉熹平年间。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即拓印术的出现肯定是在张发明之后才出现的,并且拓印方法起源甚古,且比雕版印刷早出现。

      隋代文字的拓印技术已经很发达,这也说明了在这之前,拓印术就出现了。

      到了唐代,拓印术就与更发达了,不仅有民间进行拓印的作坊,而且政府的也专门成立了拓印的机构。

      直到现今拓印技术还在我们生活之中,被选录为中小学生的科技拓展哟~

      三、拓印的变化

      有关拓印方法的变化,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文字正体与反体方面的变化;最早的石刻上的文字是正写的凹下的文字,后来发展的石刻是反写凹下去的文字;另一个变化是石刻上下的拓印转向木刻上的拓印。

      四、拓印的作品

      现存最早的拓印品,是在敦煌石室中保存下来的公元六世纪的遗物温泉铭。但这绝不是最早的拓印品。拓印术的出现当远在温泉铭拓本之前。据《隋书·经籍志》记载,隋朝皇家图书馆藏有拓石文字,以卷为单位,内有秦始皇东巡会稽时的石刻文一卷,熹平石经残文34卷,曹魏三体石经17卷,并述及梁室所藏石刻文字到隋时已散佚。梁时已有石刻文字拓本,为南北朝时期已有拓印术提供了文献证据。 

      通常人们所说的拓印,指的是在石碑上拓印碑文,实际上,拓印并非专指碑拓。人们在传拓碑文的启示下,又把需要拓印复制的文字刻在木板上,制成印版,然后再在印版上进行拓印,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杜甫诗中有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的诗句,记述了在木板上雕刻文字,制成木刻印版,然后在木版上进行传拓或印刷的史实。

      【童年文艺】第九期 拓印艺术(短期)

      (这个就是温泉铭啦~)

      五、拓本的制作

      制作拓本系先将湿纸覆于铭文表面,以兔毫毛笔将其压入每一凹陷之刻痕。(另一作法 为以干纸覆盖,于压入前涂以米制或面制浆糊。) 俟纸将干时,以蘸有墨汁之垫 子覆压其上。然后将纸由石碑揭下。由于黑色墨汁未曾接触到压入凹痕部分,因此 制成之拓本遂成黑底白字。(若碑文刻成凸版而非凹版 则黑白位置互换。) 此种 拓本制作技术即使不早于中国印刷术之发明,显亦与之同时。许多学者主张,木版 印刷应系演变自刻印取模技术;用于印刷,乃先于木板上刻出反方向之凸起形像, 继于凸起部涂墨,再以纸覆盖,实即拓本制法之逆向操作。

      六、拓印的意义

      从事木刻的人,起初显然没有理会到其中的重要意义。他们认为这只不过是沿袭石刻方法,以木代石而已。后来,在长期的实践中,他们逐渐认识到以木代石的实际意义,并将印章和拓印的方法结合起来,即将碑刻阴文正写的字,仿照印章的样子,刻成阳文反写的字,在版上刷墨,再将墨转印到纸上。或者说,扩大阳文印章的面积,于版上刷墨、覆纸,仿照类似于拓印的方法进行刷印。这样,一种完善了的印刷术──雕版印刷,也就自然的诞生了。拓印术的出现,为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在纸上刷印的复制方法。仔细分析,拓印术已经具备了印刷术定义中的基本要素,是有一套完整的、有刷有印的工艺技术,可以说,拓印术本身就是朦胧之中的印刷术。把它视作雕版印刷的雏形,是比较适宜的。

      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啦~感谢支持~

      【童年文艺】第九期 拓印艺术(短期)


         小调查:你希望童年文艺更新哪些你喜欢的艺术呢?(评论区见~)

        (文段选自百度百科,除底封为,图来源于网,侵删)

         狗头护体 [s-57] ,感谢支持 [s-17] ~

      举一桐/编辑

      编辑
      L82
      VIP2
      巡查检视
      打赏了30童年币。

      有事请留言,一般在两三小时内回复!

      回复
      L83
      专栏主持人

      我好想玩这个 [s-42]

      喜欢历史的,请关注我的签约专栏《历史掌故》。

    • 举一桐我以前有玩过/比耶,但结果……(一言难尽/捂脸)
      拉黑 3年前 手机端回复
    • 回复
      L04
      打赏了10童年币。
      回复
      good der!!!

      我于窗中窥伤鹤,恰如仰头见春台

      回复
      纺织艺术?(我也不知道为啥会想到这个……)

      我于窗中窥伤鹤,恰如仰头见春台

      回复
      L83
      童年作家
      一桐姐好棒!

      暗物质失踪.

      回复
      L83
      童年作家
      打赏了20童年币。

      暗物质失踪.

      回复
      L81
      无敌校草
      书法、手工制作●v●

      中土大地,万物峥嵘。

      回复
      L01
      朗诵
      一桐加油(ง •̀_•́)ง,书法艺术
      回复
      L01
      朗诵
      打赏了20童年币。
      回复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编辑
      • 小编
    • 巡视员
      巡视员
      有事请留言,一般在两三小时内回复!
    • 童小蜜
      童小蜜
      其实我没有离线!有事请留言,一般在两三小时内回复!
    • 暂没有数据

      • 回帖总排行
      • 采纳总排行
    • 朱策
      朱策
      874次回帖
    • 招来风
      招来风
      580次回帖
    • 巡视员
      巡视员
      472次回帖
    • 傅瑾
      傅瑾
      375次回帖
    • 雅典娜的布灵诊所
    • 墨儿
      墨儿
      222次回帖
    • 昭昭暮兮
      昭昭暮兮
      210次回帖
    • 祁絮
      祁絮
      205次回帖
    • 举一桐
      举一桐
      199次回帖
    • 怪而无才
      怪而无才
      187次回帖
    • 秦岭小娃
      秦岭小娃
      151次回帖
    • 股尾前科
      股尾前科
      135次回帖
    • LQM
      LQM
      126次回帖
    • 森屿
      森屿
      120次回帖
    • 将离~
      将离~
      112次回帖
    • 童小蜜
      童小蜜
      108次回帖
    • 祁絮
      祁絮
      1次被采纳
    • 王大大
      王大大
      1次被采纳
    • 招来风
      招来风
      1次被采纳
    • 朱策
      朱策
      1次被采纳
    • 怪而无才
      怪而无才
      1次被采纳
    • 把本页链接发给外网好友获得童年币:

    • 任务
    • AI聊天
    • 客服
    • 偏好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